您現在的位置: 跨考網擇校擇專業(yè)正文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06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_跨考網

最后更新時間:2008-02-22 23:40:24
輔導課程:暑期集訓 在線咨詢
復習緊張,焦頭爛額?逆風輕襲,來跨考秋季集訓營,幫你尋方法,定方案! 了解一下>>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06年碩士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

  一、學院概況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是北京市屬的一所普通高等工業(yè)學校,始建于1936年。學院謹守“團結、勤奮、求實、創(chuàng)新”的校訓,在長達七十年的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學院現已發(fā)展成為一所建設類學科齊全的高等工科院校,2002年被北京市確定為城市規(guī)劃、建設與管理高級人才培養(yǎng)基地。1999年11月學院通過了國家教育部高等工業(yè)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學院共有9個碩士學位授予點和2個工程碩士專業(yè)學位授權領域。建筑設計及其理論為北京市級重點學科,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市政工程為北京市級重點建設學科;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實驗室為北京市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

  學院面向全國招收攻讀碩士學位的研究生,為首都城市規(guī)劃、建設、管理、經營培養(yǎng)掌握堅實理論基礎和系統(tǒng)專業(yè)知識、技能與方法,具有較強科學研究、設計、管理能力和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高級專門人才。

  學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館路,占地13.33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5千余萬元。學院設有現代化的實驗室、多媒體網絡教室、外語視聽教室和計算機室。學院圖書館藏書46萬余冊,中外期刊千種,并設有電子閱覽室、視聽室和可容納千人的圖書閱覽室。學院建有千兆以太網,為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提供了現代化教育的技術平臺。學院體育設施完善,建有塑膠跑道和人造草皮等標準田徑場和足球場,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運動和健身場所。學院校園內環(huán)境優(yōu)雅,花草遍布,綠樹成蔭,具有良好的學習與工作環(huán)境。學院毗鄰北京中關村新技術開發(fā)區(qū),附近有北京圖書館以及眾多的科研院所,學術氛圍良好,交通便利,為學生的學習和科學研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yōu)越條件。

  學院現設有九系三部一中心等教學單位,即:建筑系、土木工程系、測繪工程系、城市建設工程系、機電工程系、管理工程系、電氣工程與自動化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人文社會科學系,基礎課部、外語部、體育部,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學院另設有繼續(xù)教育學院、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學院和城市研究所。

  學院各學科均具有一批學術造詣深厚、治學嚴謹、實踐經驗豐富,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的學術骨干。各學科現教授、副教授近300人,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24人,博士后、博士40余人。同時,學院利用自身的地域優(yōu)勢,分別在國家及北京市的相關單位聘任兼職導師45人。

  學院堅持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適應首都城鄉(xiāng)基本建設對高級人才的需求,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拓寬專業(yè)口徑,強化工程師基本技能的訓練,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學生多次在國際及建設部、北京市等組織的學科和專業(yè)競賽中獲獎。幾年來,我院學生多次在全國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中獲獎,并在1999年第20屆UIA國際大學生建筑設計競賽中,從56個國家和地區(qū)的446個方案中評選出的20個獲獎方案中,我院學生的設計方案取得了第二名(亞太地區(qū)第一名)。

  學院積極開展各種學術、科研和工程實踐活動?!熬盼濉币詠韺W院承擔各類科研課題500余項,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其中,獲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發(fā)明獎40多項。目前學院設有城市研究所,各系設有古建筑研究所、人居環(huán)境研究所、結構工程研究所、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研究所、機電研究所、文化研究所等科研機構;并有建筑設計研究院(具有甲級資質)、京精大房工程監(jiān)理公司(具有甲級資質)、遠大建筑工程咨詢公司等“產、學、研”相結合的經濟實體。學院編輯出版有《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建筑高教研究》等學術刊物。

  學院在抓教學、科研工作的同時,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活動。先后聘請了美國、英國、德國、日本、澳大利亞、意大利、加拿大、俄羅斯等國的著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并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任學院客座教授。同時積極拓展對外合作,先后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建筑大學、荷蘭代爾夫特大學、法國佩雷學院等建立了校際聯(lián)系,在校內建有中法能源培訓中心。十多年來,先后選派教師230多人次到22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考察、訪問、進修和參加學術會議,廣泛開展國際教育學術交流與合作。學院與首都城市建設相結合,積極開展科研活動,開發(fā)新技術、新設備,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為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提高學院的教學及科研水平,學院在建筑學等學科領域聘請了國內知名專家學者來我院工作,包括原建設部副部長、建筑規(guī)劃專家、兩院院士周干峙教授,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兩院院士、武漢大學李德仁教授和市政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yè)大學李圭白教授等。

  按照學院“十五”發(fā)展計劃,學院將在增加學科門類的基礎上,適當外延,不斷擴大辦學規(guī)模,提高辦學層次,加強對外學術交流,逐步形成以城市系統(tǒng)為研究對象、以城市建設與管理為服務對象、以城市學為主干學科的多科型大學。

  二、學科(專業(yè))介紹

  1.建筑歷史與理論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主流知識,了解學科國內外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動態(tài);具有從事中等復雜程度實際工程的建筑設計能力;具有扎實的中國古代文獻基礎與外文文獻基礎;具有從事建筑史學研究的論文功底;具有文物建筑保護設計能力;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建筑歷史與理論學科所在的建筑系在國內有較好的知名度。建筑系的建筑學專業(yè)于1996年首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yè)教育評估,以后在2000年、2004年又兩次順利通過復評。建筑系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學科梯隊,并形成較強的辦學特色。系內擁有大量國內外專業(yè)圖書、期刊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先進的建筑物理、建筑模型實驗室。在此學習期間,學生能夠體驗到高等學府濃郁的治學氛圍,汲取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建筑系與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建筑類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每年與相關院校進行教師和研究生的設計交流、定期的學術講座。在這里學習可以最快的了解國內外建筑發(fā)展動態(tài)和最新的學界信息。

  該學科的研究方向包括:中國建筑史、外國建筑史、歷史性城市與建筑保護、地域建筑研究?,F有導師6人,其中有建設部、北京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等研究單位的兼職導師2人。該學科的導師近年來先后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如北京舊城保護規(guī)劃研究、長江三峽庫區(qū)文物保護研究、大型古文化遺址保護規(guī)劃研究等,為研究生的學習提供很好的研究與發(fā)展空間。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專業(yè)知識,了解國內外最新學科研究成果動態(tài);具備扎實的中國古代文獻基礎與外文文獻基礎;具有從事建筑史學研究的論文功底;具有文化遺產保護規(guī)劃和文物保護設計能力;具有熟練使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2.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該學科所在建筑系,在國內有較好的知名度。建筑系擁有大量國內外專業(yè)圖書、期刊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先進的建筑科學實驗室和試驗設備。學生在此學習期間,能夠體驗到高等學府濃郁的治學氛圍,能夠汲取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建筑系與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建筑類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每年與相關院校進行教師和研究生的設計交流、定期的學術講座,可以最快的掌握國內外建筑發(fā)展動態(tài)。

  本學科自1986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具有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1996年首次通過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yè)研究生教育評估,具有建筑學碩士學位授予權。以后在2000年、2004年兩次順利通過復評。2002年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學科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北京市教委對學科的建設給與了很大的投入。該學科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學科梯隊,并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學科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公共建筑設計、居住區(qū)規(guī)劃與住宅建筑設計、室內設計、景觀建筑設計、城市設計、工業(yè)建筑設計。

  該學科有學院內導師14人,另有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等科研設計單位兼職導師15人。近年來該學科教師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和各類科研課題,多項北京市重要的城市設計和各地的建筑工程設計,并出版了多部研究專著。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具備設計創(chuàng)新精神和團隊合作精神,掌握堅實的專業(yè)理論基礎和專業(yè)知識,了解學科國內外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動態(tài);具有從事實際工程設計的能力;具有扎實的中外文文獻基礎;具有從事建筑設計理論研究的功底;具有城市與環(huán)境的規(guī)劃設計能力;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3.建筑技術科學

  該學科所在建筑系,在國內有較好的知名度。1996年首次通過了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yè)教育評估,并在2000年、2004年兩次順利通過了復評。該系具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和良好的學科梯隊,并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建筑系擁有大量國內外專業(yè)圖書、上百種中外文期刊和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完善和建立了先進的建筑科學技術實驗室。

  學生在此學習期間,能夠體驗到高等學府濃郁的治學氛圍,能夠汲取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建筑系與德國、俄羅斯、澳大利亞等國家的建筑類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并每年與相關院校進行教師和研究生的設計交流、定期的學術講座,可以最快的掌握國內外建筑發(fā)展動態(tài)。

  該學科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建筑構造技術與結構體系、建筑節(jié)能與生態(tài)技術、建筑防災與安全、建筑物理環(huán)境等。該學科有導師7人。近年來該學科導師承擔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的科研項目,特別是在綠色建筑技術方面完成了一批科研,并出版了一批研究專著,發(fā)表了大量論文。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掌握堅實的理論基礎,了解學科國內外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動態(tài);具有從事實際工程設計的能力;具有扎實的中外文文獻基礎;具有從事建筑技術科學研究的論文功底;具有從事建筑技術科學研究和試驗檢測的能力;具有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教學工作和獨立承擔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

  4.結構工程

  結構工程學科為學院重點學科,自1984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8年具有正式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師資力量雄厚,現有教師30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2人,博士后2人,并有多名來自于企事業(yè)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校外兼職導師,學術梯隊結構合理、學術水平高。近年來本學科完成及在研的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近70項,科研經費約800萬元,20多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獎,發(fā)表學術論文300余篇,專著10部,在學術界具有一定的影響。我們注重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澳大利亞、俄羅斯、波蘭等國家的院校中的相關學科建立了交流與研究合作關系。

  結構工程學科所在土木系有良好的科教研實驗條件,系所屬土木系實驗中心,包括結構實驗室、橋梁工程實驗室、巖土實驗室、建筑材料實驗室四個專業(yè)實驗室,設備總值近千萬,面積達2000平方米,配有先進的美國MTS水平擬動力試驗系統(tǒng)和各類道路、建材的先進科研及檢測設備,可以滿足充分滿足教學及科研的要求,同時為社會提供服務。

  此外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土木系從2002年開始招收工程碩士研究生,為首都培養(yǎng)高層次建設人材開辟了又一條新的道路,并與澳大利亞南澳大學合作培養(yǎng)工程碩士研究生的項目已獲國務院學位辦批準,今年已招收第一批工程碩士研究生。

  目前本學科設置6個主要研究方向:

 ?。?)、工程結構理論及應用:研究建筑結構、橋梁結構的理論及應用研究;

 ?。?)、預應力結構理論及技術:研究預應力混凝土結構、預應力鋼結構及結構加固的理論及應用研究;

  (3)、結構工程減震及控制:研究在工程結構中利用各種控制裝置減輕地震災害的分

  析理論、設計方法及控制技術;

 ?。?)、土木工程施工:研究建筑、橋梁工程的現代化施工技術、施工項目優(yōu)化及網絡平臺。

 ?。?)、計算機在結構工程中的應用:研究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在結構工程的設計、施工及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及工程軟件的研發(fā);

 ?。?)廢棄資源與高性能混凝土:廢棄資源在建筑材料中的應用技術,粉煤灰活化、尾礦砂石在混凝土中的應用技術,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術與性能,再生混凝土技術,綠色材料研發(fā)。

  5.市政工程

  市政工程學科是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目前實驗室面積達1200m2,包括給排水實驗室、化學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道橋工程實驗室、交通工程實驗室及中荷合作的“可持續(xù)環(huán)境生物技術研發(fā)中心”等。

  本學科現有教授7名,隊伍結構合理。曾先后承擔國家“六五”、“七五”、“八五”科技攻關項目及省、市級科研項目多項,并多次獲獎。目前已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如北京市水環(huán)境污染控制、供水安全性、污水資源化、建筑節(jié)水、需水量預測、路面結構組合設計、區(qū)域路網規(guī)劃與管理等,為解決首都城市建設中的現實問題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在一些新興的交叉學科領域,如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建筑居民小區(qū)的可持續(xù)水循環(huán)、雨水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全國居于領先地位。

  本學科重視學術交流和國際合作,與北京市政管理委員會、北京市排水集團、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等有良好的協(xié)作關系,與荷蘭的Delft大學、美國的N、Takota大學、英國Leeds大學交通研究所等建立了均有信息交流、聯(lián)合培養(yǎng)人才等合作關系。已畢業(yè)的學生在管理部門(如北京市排水集團、國家專利局、環(huán)保局等)、設計單位、房地產公司、環(huán)保產業(yè)、科研單位及大專業(yè)院校等從事有關市政工程的各種工作,均為技術骨干并得到單位好評。

  6.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

  本學科為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實驗室于2001年被認定為北京市首批高校重點實驗室。該學科的本科專業(yè)“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為北京市重點改造專業(yè),2003年被列為重點招生專業(yè)。研究生自1993年開始招收。目前已形成了較為突出的學科特色和優(yōu)勢。主要研究方向:(1)室內人工熱濕環(huán)境和空氣質量(2)通風空調制冷技術與設備(3)供熱與熱能利用(4)城市燃氣輸配(5)燃氣燃燒與應用(6)流動傳質傳熱(7)建筑設備設計方法及理論(8)智能建筑設備自動控制。

  該學科現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其中博士7人。多年來,該學科保持了突出特色并不斷地為北京市輸送了暖通空調專業(yè)和燃氣專業(yè)高級技術人才。該學科還擁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實驗教學基地“中法能源培訓中心”,實驗室擁有價值為1200多萬元的教學科研用儀器設備。該學科先后承擔的國家級、省部級、北京市科研教研攻關項目40多項,科研經費600多萬元,重點建設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設經費800多萬元。先后獲各類專利及省部級獎20余項。目前本學科已成為北京地區(qū)具有一定先進水平的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產、學、研”相結合的教學、科研基地,教學及科研用實驗設施的水平基本達到同類學科的先進水平,部分研究領域及其成果居國內領先水平。學科優(yōu)勢是具有很強的師資和合理的結構,同時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和中法聯(lián)合辦學,在城市能源結構調整、建筑節(jié)能及改善居住環(huán)境質量等方面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果,同時積極開展國內外的合作與學術交流,與新西蘭澳克蘭大學、英國諾丁漢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博士。為促進首都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實施做出了較為顯著的成績。

  7.環(huán)境工程

  環(huán)境工程學科與市政工程密切配合、協(xié)同發(fā)展。本學科現有教授4人,副教授4人,講師3人。有合理的學科梯隊,為本學科奠定了良好的學術地位。

  本學科具備良好的科研條件,有價值100多萬元的儀器設備和一千多平方米的水實驗室、熱工與流體實驗室、化學實驗室、計算機房等配套設施。

  本學科教師先后承擔了科技部、建設部、教育部、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的科研項目和實際的水環(huán)境工程項目數十項并多次獲獎。近年的科研經費300多萬。每年在國際會議和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二十余篇。本學科在環(huán)境工程的水、氣、固方面有穩(wěn)定的研究方向,尤其在水資源可持續(xù)利用、水環(huán)境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修復、雨洪綜合利用與控制,非點源污染控制等一些新興的交叉學科研究領域具有優(yōu)勢。

  本學科特別重視“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同首都的環(huán)境保護緊密相連,與許多企業(yè)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有多方面的教學實習與科研基地。

  本學科與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總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該院有博士后、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多人,完成和承擔了一批國家和北京市重大項目。聯(lián)合培養(yǎng)研究生,能更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發(fā)揮雙方優(yōu)勢,資源共享,有利于培養(yǎng)研究生解決和處理實際工程問題的能力。

  本學科注重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荷蘭、德國、日本、新西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的專家學者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及時掌握國際上的前沿領域和最新發(fā)展。使科研工作及人才培養(yǎng)與國際接軌,有力地促進學科的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

  8.管理科學與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特色是以建筑業(yè)、房地產業(yè)經濟管理為核心方向,包括房地產經濟、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房地產財務管理;輔助及潛在方向:技術經濟、物業(yè)管理、DSS、財務會計、建筑與房地產業(yè)電子商務;為城市化和城市建設服務的學科方向:城市數字化、建設領域信息化、再生能源的利用、建筑節(jié)能、綠色建筑等。

  目前該學科擁有一支由學術帶頭人及主要學術骨干組成的有著豐富教學經驗和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有多年在此領域從事教學和科研的知名專家、博士生導師、教授。有一批年富力強的中青年骨干教師,他們在各自的研究方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系主任劉長濱教授是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與北方交通大學的博士生導師。該學科導師中教授級3人,副教授11人。設有三個教研室,一個研究所,即建筑經濟教研室、建筑管理教研室、財務與信息管理教研室及經濟管理與人居環(huán)境研究所。

  該學科有穩(wěn)定并逐年增長的科研項目經費及項目來源,為研究生論文研究提供充分的課題來源,有與其他科研機構及國家建設部門良好的協(xié)作關系,可以做到充分的資源共享。已完成和承擔科研項目共28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攻關項目4項,已獲省部級及以上獎6項,其他科研獎6項,科研成果轉讓6項,科研成果被采用18項;近幾年發(fā)表學術論文130篇,其中多篇被SCI、EI、ISTP收錄;專著18部,教材40多部,并獲省部級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1項。該學科培養(yǎng)的學生具有扎實的管理理論基礎,掌握系統(tǒng)深入的管理知識,并能正確地運用管理方法、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系統(tǒng)分析方法及相應的工程技術方法解決管理方面的有關理論與實際問題。學生畢業(yè)后可在房地產、建筑企業(yè)、金融機構、咨詢單位、政府主管部門、科研單位、高等學校等單位工作。

  9.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

  本學科擁有一支具有較高學術水平、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和技術開發(fā)實踐能力的教師隊伍。師資隊伍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合理,現有教授3人、副教授11人,所有教師均有碩士或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中國測繪科學技術研究院原院長林宗堅教授、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陳軍教授為我學科兼職教授。近年來,本學科編寫和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多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學術會議上發(fā)表論文百余篇,目前正在承擔著國家級科研項目、多項省部級科研、教研項目和多項橫向科研項目。

  本學科所在的測繪系設置3個教研室、1個實驗中心。其中包括測量教研室、地理信息系統(tǒng)教研室、攝影測量遙感教研室、測繪實驗中心,可以充分滿足教學及科研要求。

  本學科與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合作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并與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西城區(qū)規(guī)劃局等單位簽訂了合作辦學協(xié)議,這種合作為研究生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環(huán)境,有利于培養(yǎng)研究生獨立解決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報考條件

  1、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愿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品行端正、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年齡在40歲以下,符合下列條件者,經所在學校推薦或本人所在單位人事部門同意,可以報考:

 ?、俑叩葘W校應屆本科畢業(yè)生;

 ?、谟忻庠囃扑]權的高等學校推薦的優(yōu)秀本科畢業(yè)生(建筑歷史、建筑設計、建筑技術科學專業(yè)只接收通過建筑學專業(yè)評估院校的推薦生);

 ?、劬哂袊页姓J的大學本科學歷的往屆本科畢業(yè)生;

 ?、芏ㄏ?、委托培養(yǎng)的大學本科學歷考生;

  ⑤國家承認學歷的成人高校應屆本科畢業(yè)生可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

 ?、迖页姓J學歷的大專畢業(yè)生,畢業(yè)后二年或二年以上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yè)生同等學力(見2),且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成績符合我院要求。

  2、各專業(yè)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者要求必須進修本科如下課程:

  (1)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專業(yè):具體進修課程請與建筑系聯(lián)系(010-68322397,陳霞妹老師);

 ?。?)結構工程專業(yè):建筑材料、土力學與地基基礎、結構力學、工程力學(材力、理力)、建筑施工技術與組織、混凝土結構設計原理、高層建筑結構、鋼結構;

 ?。?)市政工程專業(yè):水質工程學(一)、水質工程學(二)、建筑給排水工程、水力學、水微生物學

 ?。?)供熱供燃氣通風及空調工程專業(yè):流體力學、傳熱學、工程熱力學、計算機技術、任一門專業(yè)課;

 ?。?)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水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處置、微生物學、流體力學、環(huán)境監(jiān)測、大氣污染控制;

  (6)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yè):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技術經濟學、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統(tǒng)、財務管理學、建設法規(guī)、西方經濟學等3―5門,土木類和經濟類相關學科本科課程2門,一共至少5門課;

 ?。?)地圖制圖學與地理信息工程: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基礎(或測量平差基礎)、地理信息系統(tǒng)原理、C語言(或數據結構)、空間定位技術及應用(或全球定位系統(tǒng)GPS)、攝影測量學、工程測量學。

  3、其它注意事項:

 ?、倏鐚I(yè)報考范圍一般應在本學科門類內,個別跨門類報考考生在報名前應與相關專業(yè)所在系聯(lián)系咨詢;

  ②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專業(yè)只接收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景觀園林、工業(yè)設計、環(huán)境藝術五個專業(yè)的考生;建筑技術科學專業(yè)只接收建筑學及其相關專業(yè)和土木工程專業(yè)的考生;

  ③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建筑歷史與理論、建筑技術科學專業(yè)不接收跨專業(yè)的??瓶忌?/p>

 ?、懿唤邮諉为毧荚嚳忌?/p>

 ?、莶唤邮詹环蠂乙?guī)定的報考碩士研究生基本條件的其他人員報考。

 ?、迗罂冀ㄖ夹g科學專業(yè)的考生復試時須增加建筑結構選型內容,參考書為《中大跨建筑結構體系及選型》,虞季森主編。

  四、報名辦法

  1、考生報名全部采用網上報名方式??忌ㄟ^網上報名后,到單位所在省市高等學校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指定的報名地點報名、照像;北京地區(qū)考生網上報名后到我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報名、照像(具體時間另定)。

  2、報名時間為教育部統(tǒng)一規(guī)定的時間,以當地報紙、電臺、電視臺公布的時間為準,也可到當地研究生招生辦公室咨詢。

  五、培養(yǎng)

  1、學制為2.5―3年,超過2.5年的加收培養(yǎng)費;

  2、面向全國招生,除定向、委培生外,研究生就業(yè)主要在北京地區(qū)雙向選擇就業(yè)。

  六、入學考試

  1、北京地區(qū)考生在我院考試;

  2、外埠考生,初試在當地進行,地點由當地招生辦指定;

  3、初試時間大約在春節(jié)前(以準考證通知的時間為準);

  4、統(tǒng)考科目(政治理論、英語、數學)按教育部制定的考試大綱進行;

  5、初試分數在3―4月份通知;

  6、復試一律在我院進行,時間為4―5月份,以我院通知為準。

  七、錄取

  1、根據初試成績,按教育部公布的復試基本要求及初試合格分數線擇優(yōu)進行復試;

  2、對復試合格考生按初試和復試綜合成績排隊,擇優(yōu)錄??;

  3、一般在6月中旬發(fā)錄取通知書;

  4、入學時間為9月初。

  八、其它事項

  1、考生在報名時無需填寫導師姓名,待正式錄取且開學報到后,由所在系采取導師與研究生雙向選擇和分配相結合的方式確定導師,本院研招辦不負責聯(lián)系介紹導師;

  2、定向、委培生,需由考生、考生所在單位與本院簽署定向、委培協(xié)議;

  3、政治理論、英語、數學往年考題和本年度的考試大綱,由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統(tǒng)一出版發(fā)行,我院不辦理代銷業(yè)務,也不出售歷年專業(yè)考試試題。

  4、各專業(yè)參考書由新華書店或出版社發(fā)行,我院不辦理代銷業(yè)務。

  5、考前專業(yè)課輔導在本院進行,具體安排隨準考證寄出。

  6、各專業(yè)招生人數為初步擬定招生人數,錄取時按上級批準規(guī)模數和合格考生人數做適當調整。

  7、考生對所關心的問題若要詳細了解,請向我院下列部門及人員咨詢:

  建筑系:電話:010-68322397,聯(lián)系人:陳霞妹

  城市建設工程系:電話:010-68322126,聯(lián)系人:莫放

  土木工程系:電話:010-68322520,聯(lián)系人:張艷霞、楊潔華

  管理工程系:電話:010-68999845,聯(lián)系人:王媛

  測繪工程系:電話:010-68322531,聯(lián)系人:王震遠

  學工辦(就業(yè)):電話:010-68322137,聯(lián)系人:周春

  學院地址:北京市西城區(qū)展覽館路1號郵政編碼:100044

  學院主頁:http://www.bicea.edu.cn

  主管部門:研究生招生工作辦公室

  聯(lián)系人:王志兵電話:010-68364458、68322313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

跨考考研課程

班型 定向班型 開班時間 高定班 標準班 課程介紹 咨詢
秋季集訓 沖刺班 9.10-12.20 168000 24800起 小班面授+專業(yè)課1對1+專業(yè)課定向輔導+協(xié)議加強課程(高定班)+專屬規(guī)劃答疑(高定班)+精細化答疑+復試資源(高定班)+復試課包(高定班)+復試指導(高定班)+復試班主任1v1服務(高定班)+復試面授密訓(高定班)+復試1v1(高定班)
2023集訓暢學 非定向(政英班/數政英班) 每月20日 22800起(協(xié)議班) 13800起 先行階在線課程+基礎階在線課程+強化階在線課程+真題階在線課程+沖刺階在線課程+專業(yè)課針對性一對一課程+班主任全程督學服務+全程規(guī)劃體系+全程測試體系+全程精細化答疑+擇校擇專業(yè)能力定位體系+全年關鍵環(huán)節(jié)指導體系+初試加強課+初試專屬服務+復試全科標準班服務

①凡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北京尚學碩博教育咨詢有限公司(含本網和跨考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帖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跨考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僅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再通轉載稿的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跨考網”,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③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見稿后在兩周內速來電與跨考網聯(lián)系,電話:400-883-2220